一、技能机制与基础规则
刘禅技能"放权"采用"出牌阶段"与"弃牌阶段"双重触发机制。当其使用【放权】指定目标后,目标武将获得等同于放权者当前体力值的伤害减免。单局游戏中,刘禅每进入一个新的出牌阶段(包含锦囊阶段)即可触发一次技能,且技能效果可叠加。
特别说明:若刘禅在出牌阶段内多次使用【放权】,每次触发间隔需满足"使用一张牌/锦囊后"的规则要求。例如在出牌阶段内连续使用两张【放权】,需间隔使用其他牌或锦囊操作。
二、单局游戏内最大触发次数
根据三国杀OL/移动版规则,刘禅单局游戏内最多可触发3次"放权"技能。触发条件为:
首次触发:出牌阶段内使用【放权】
二次触发:后续出牌阶段使用【放权】(需满足阶段间隔要求)
三次触发:在弃牌阶段使用【放权】(仅限主公身份)
典型案例:当刘禅作为主公在第一轮出牌阶段使用【放权】,第三轮出牌阶段再次使用,并在第四轮弃牌阶段触发第三次技能,此时累计触发次数达3次。
三、技能触发时的关键计算公式
放权效果强度=目标当前体力值×(1-刘禅当前体力值/10)
公式解析:刘禅每点体力值可提升目标10%的防御效果。例如当刘禅体力值7时,目标获得70%伤害减免。
实战案例:当刘禅体力值6时,为保护体力值3的武将,放权效果为3×(1-6/10)=1.8,即实际承受伤害不超过2点。
四、不同身份对技能释放的影响
主公身份:可额外在弃牌阶段触发一次【放权】

贼身份:需满足"目标已进入弃牌阶段"的触发条件
公共身份:仅限出牌阶段触发
身份转换案例:当刘禅从主公转为平民时,已触发的技能次数不受影响,但后续释放次数需重新计算。
五、实战中的四类高阶技巧
错位保护:优先为血量低于3的武将放权
时序卡点:在目标进入濒死状态前1回合使用
阶段衔接:出牌阶段与弃牌阶段交替使用
联动控制:配合乐不思蜀/无中生有延长保护周期
六、版本差异与数值调整
OL版本:技能触发间隔需包含完整阶段过渡
移动版:允许在阶段外使用【放权】(如出牌阶段结束前)
测试服:曾出现单局4次触发记录(已修复)
观点汇总与建议
刘禅技能核心在于"次数控制+时机选择",单局3次触发为理论极限。建议玩家:①优先保证自身存活才能持续放权 ②将放权作为连续保护手段而非单次救援 ③在身份转换时注意技能次数重置 ④配合延时类锦囊延长保护周期。不同身份下的技能释放需针对性调整,主公应把握弃牌阶段机会,平民需专注出牌阶段衔接。
常见问题解答
刘禅体力值归零后还能放权吗?
答:不可,技能触发需满足"使用【放权】"的条件,体力值归零无法使用任何牌。
放权后目标是否可以立即发动反击技能?
答:可以,技能效果仅计算伤害减免,不影响其他技能触发。
多名刘禅同时在场时如何计算保护优先级?
答:按技能使用顺序依次触发,且效果叠加计算。
放权是否受武将装备影响?
答:不受影响,但装备效果可能改变目标实际伤害值。
在身份场中是否可以保护敌方武将?
答:仅限己方武将,且贼身份需满足特定条件。
放权次数是否受游戏模式影响?
答:标准局与身份场规则一致,特殊模式可能存在调整。
放权是否可以重复保护同一目标?
答:可以,但叠加计算总伤害减免值。
放权是否影响手牌数量计算?
答:不影响,技能本身不消耗手牌。
